四支红军长征:谁的队伍最为庞大?他们在陕北时剩下了多少人?
在长征时期,参与的红军并非只有我们熟知的红军三大主力部队。除了这些主力部队之外,还有一支非常特殊的部队——红25军。与其他三大主力部队不同,红25军并不能算作主力红军,它并非是从最初的红一方面军或红四方面军中分出来的主力部队,而是红四方面军离开鄂豫皖苏区后,留在当地的部队。虽然红25军曾经归属于红四方面军,但它的长征过程与其他主力部队是完全不同的。
首先,红25军在长征过程中并没有与其他红军部队的路线重合,它走的是一条完全独立的道路。相比之下,红一、红二、红四方面军的长征路线上有所交集,甚至曾经有过会师的时刻。其次,红25军的规模相较于红一、红二、红四方面军要小得多,仅为一个军,远远小于其他红军主力。
尽管红25军的规模较小,但它独立完成长征的历程,本身就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奇迹。而且,它比其他红军主力部队更早到达陕北。尽管一路上遭遇了无数的困境和战斗,红25军的减员情况并不算太严重。它的成绩在中国革命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席之地。
展开剩余78%当红25军抵达西兰公路时,它进入了甘肃和宁夏的交界地带,那里是回民区,离陕北的目标已经非常接近了。然而,部队的指挥官们——徐海东、程子华和吴焕先,却没有急于继续前进。他们选择在这片非常危险的区域停留了整整半个月。这并非出于拖延,而是因为他们相信中央红军也将在这片土地上经过。他们计划通过吸引敌军的注意力,为中央红军的到来提供支援。
当时,徐海东等人并不知道,中央红军还远在松潘附近的班佑,距离西兰公路有相当一段距离。不过,徐海东等人的战略部署还是为中央红军争取了宝贵的时间。最终,当毛主席和周副主席率领的中央红军历经艰难困苦到达陕北时,徐海东毫不犹豫地拿出了5000块钱支援中央红军,而当时红25军和陕北红军的总资产仅有7000块。
红25军的传奇经历在历史中具有深远的影响。在长征前,程子华原本是中央派去担任参谋长的,而徐海东则决定让程子华担任军长,而自己甘当副军长。在长征过程中,红25军经历了不少困难,尤其是政委吴焕先在战斗中壮烈牺牲,徐海东则因伤昏迷多日。然而,红25军仍坚持走到了最后,并为革命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。
从地理上看,中央红军的长征跨度最大,路线几乎覆盖了中国的整个南部和西部。它首先从江西出发,经过广东、湖南、广西、贵州,绕过敌军的重重封锁,进入云南,穿越金沙江,最终到达陕北。整个长征行程看似如同从中国的南部到西部画了一个巨大的问号。
中央红军的长征自1934年10月开始,而在此之前,全国红军的规模曾达到30万人,中央红军一度突破10万大关。到中央红军准备长征时,经过第五次反“围剿”失败后,红军的主力已缩减为红1、红3、红8、红9以及仍然坚持在阵地上的红5等五大军团,总兵力约为86859人。
长征的第一步是在1934年10月10日,中央红军从瑞金出发,横渡于都河,踏上了漫长的征途。关于红军长征初期的损失,有传统的说法认为在突破敌军的前三道封锁线时损失不大,然而最为惨烈的湘江战役让红军损失惨重,甚至有观点认为,红军在长征前的8.6万人中,仅剩下3万人,损失达5万多人。
然而,这一说法并不完全准确。事实上,从中央红军开始长征到湘江战役前,已损失了2.2万人。也就是说,在湘江战役前,中央红军实际上只剩下了6万多人。而湘江战役中的确损失极为惨重,红军在这一战中损失了超过3万人,其中很多战士永远埋葬在了那片寒冷的土地上。特别是红8军团,它从成立到撤销,存在了仅仅三个月,损失惨重,几乎全军覆没。
最终,当中央红军抵达陕北时,依然坚持的只有7000多人,这个数字包括了途中扩充的人手以及在陕北重新补充的力量。至于从瑞金出发,一路走到陕北的老兵,人数不足5000人。在抗战爆发后,中央红军在陕北和地方红军的整编后,组成了八路军115师,其中的主要指挥官包括林彪、贺龙等人。
此外,红军在长征过程中,除了主力部队外,还留下一支游击队。这支游击队虽然人数较少,但它在抗日战争中的作用不可小觑。这些游击队分散在南方的各个省份,虽然每个小队的规模都不大,但他们在抗战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,成为了保卫祖国的坚强力量。
至1936年10月,长征的主要部队已经陆续到达甘肃会宁,标志着长征的结束。三大红军主力在会宁会师时,各自的兵力和战斗力有了不同程度的变化。红一方面军(中央红军)此时已经发展至约3万人,红二方面军约有1.3万人,红四方面军的兵力最大,接近3.8万人,红25军则早已完成长征,依旧在陕北奋斗。
总的来说,红军三大主力的到达和红25军的提前到达形成了鲜明对比,而这段漫长的征途最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发布于:天津市仁信配资-配资门户有哪些-炒股开户要求-股市五倍杠杆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